市级非遗项目《米仓古道文化空间》
日期:2022-08-06 11:13:59
阅读:575
分享到:
米仓古道,是穿越米仓山连接陕西汉中与四川北部的道路,以翻越米仓山而得名,亦称米仓道或米仓间道。也是古蜀道的重要线路之一,与金牛道、荔枝道构成蜀道南段的三条主线路。“米仓道,在今陕西南郑县南,位于川陕交界,东与大巴山相连。自南郑经此山为入蜀要道,路皆险峻,古称米仓道。古代用兵,自陕入蜀,多出此道。”
通江为米仓道重要支线,走向上起南江贵民观至陕西南郑碑坝,沿诺水河经楼子、平溪、板桥口、青浴、新场、涪阳、草池、民胜、至平昌得胜,下达平昌江口(陆路),水路沿诺水河直下经通江县城达平昌江口。
秦汉时,米仓古道纵贯全境,是上通长安,下达成都的交通要塞。读《史方舆纪要》记载:“汉中入关中之道有三,而入蜀中之道有二。所谓入关中之道三者,一曰褒斜道,二曰镜骆道,三曰子午道也;所谓入蜀之道二者,一曰金牛道,二曰米仓道也。”米仓古道夏末商初为巴人开通,秦末初始为官道,古称“大行道”,又称“巴岭路”,因穿越米仓山而得名。米仓古道并非单一线路,在蜀道的大系列中,与金牛道、子午道等相互关联,但自成线路体系,有其自身的主线、支线,陆路和水路,是多线复合的南北交通网络。